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
 
 行业动向
 
行业动向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动向    
行业动向
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务之急——柳斌杰在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日期:2010/4/15                                                        浏览次数:4481

  通过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整体思路和重大举措,深化对当前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增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新闻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发展全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大力度,在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业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中央要求、推动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这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既是全党全国的任务,也是新闻出版行业的任务。
  新闻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产业经济的角度讲,它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主阵地,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从政治建设的角度讲,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巩固舆论阵地、高举一面旗帜、坚持一条道路、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方面作用巨大;从文化建设角度讲,它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承中华文明、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从民生的角度讲,它是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需品,能丰富个人、家庭、社会的文化生活。
    加快转变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对于促进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对于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应对国际经济深刻变革、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必然要求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增加了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为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目前,虽然中国新闻出版对内对外的传播力、影响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实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文化是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文化的竞争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政治力量竞争的焦点。而新闻出版是文化生产和传播核心部分,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面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陷入经济困境和国际经济秩序正在重构的新形势,我国正面临着巩固提升国际地位和在全球范围内谋求更大国家战略利益的历史机遇。这就要求我们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在广阔的空间中来定位和谋划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传播能力、掌握话语权,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决胜阶段的必然要求
    新闻出版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新闻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进程始终是跟国家改革发展进程同步的。同时,改革的目的是发展,改革的着力点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当前,无论是从国家深化改革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来看,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着力点。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改革的战略定位、着力点和操作思路都在发生新的变化。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来看,经过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实践,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从局部和浅层次的改革向全局性调整和系统化创新发展,确立了“一个体制”、“两个格局”、“三个体系”的改革总体目标。在转企改制完成以后,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点就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虽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合理。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中,我们必须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把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四)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新闻出版业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加剧,新闻出版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业格局调整、产业形态转换的战略转型期。从行业整体层面来看,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发展方式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选择。比如:旧体制和新体制的选择,发展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的选择,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的选择,单打独斗与集团化发展的选择,粗放型发展与集约化发展的选择,内向型发展与外向型发展的选择,高碳发展与低碳发展的选择。无论如何选择,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紧迫历史课题。我们既要看到挑战,更要看到机遇,做好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大文章。
    当前,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新型出版势头迅猛、数字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日趋完善等新趋势,为新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从国内来看,政府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上升,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新闻出版产业实施战略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提出了用10年时间,将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打造成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地政府正在调整发展思路,文化产业投入加大,已经成为各地发展的亮点。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调整正处于关键时期,为推动我国出版产业“走出去”取得实质性突破提供了良好时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我们要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大力转变新闻出版发展方式,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大发展。
    (五)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新闻出版业是生产和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主渠道。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文化需求的问题更加突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唯有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统筹新闻出版事业和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业发展水平,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加快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新闻出版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共享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成果。
    二、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和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谋改革,在改革中促发展,切实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整个新闻出版业欣欣向荣。
    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来看,取得了如下重大进展。
    一是传统出版业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图书、报纸出版物品种、总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音像、电子、网络等新业态不断加快发展,产品更加丰富。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出版物发行业蓬勃发展,十几万个流通网点遍布全国。印刷复制业拥有企业18万余家,行业总产值超过5700亿元,居世界前三位。新闻出版业总产值2010年已突破万亿元大关,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二是产业体系、结构、布局不断优化。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六大出版和印刷、复制、发行、外贸等为主业,包括出版教育、出版科研、版权代理、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物进出口等在内的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新闻出版业的印刷、发行和出版策划服务领域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商投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区域布局上,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环渤海等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三是新闻出版业市场化步伐加快,一批新型市场主体脱颖而出。目前,我国组建了29家出版企业集团公司,467家图书出版社已完成或正在转制,1000多家报刊走上了市场,30个省级新华书店系统完成了转制,出版、报业、印刷、发行等上市公司达39家。2007年以来,联合、兼并、重组、上市等资本运营手段开始全面进入出版业,同时产生影响和效益。
    四是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加速了出版产业链的优化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580家图书出版社中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互联网出版、网络游戏、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新的出版业态大量涌现。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值已超过750亿元。
    五是外向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果。每年参与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书展、书市,宣传、展示和推介中国新闻出版产品,以产品带动文化“走出去”,以市场竞争扩大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物出口总量逐年增加,外国公司出版介绍中国的刊物达70多种。
    六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重点出版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东风工程、全民阅读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大力开展全国性和地区性读书节活动,倡导和培育全民读书风气,促进了全民文化科学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对于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高水平,我国新闻出版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离成为新闻出版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新闻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市场化程度低,资源配置方式落后,市场体系建设尚有较大差距。一些出版单位还是计划经济模式,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许多出版资源配置还依靠行政手段,整个新闻出版业还处在半市场化阶段。新闻出版业市场条块分割、地方保护的状况长期没有根本性改变,甚至一些地方行政推动的集团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区的垄断与封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产业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也很突出,出版、印刷、发行之间不和谐的因素还很多,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带来行业的混乱和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行业秩序有待规范。此外,侵权盗版行为和非法出版的形势依然严峻。
    二是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企业布局分散并且弱小。一方面以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经历了高度增长阶段后出现增长乏力的局面,“小舢板”、手工式、单品种发展模式受到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以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增速惊人,发展势头已超过传统产业。
    三是研究开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尚有很大差距。高新技术对新闻出版各个方面所带来的影响都是革命性的,但相当一部分新闻出版单位对新技术反应迟钝,在发展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缺乏动力,创新能力不足。
    四是产业竞争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低。国际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走向产业竞争。从企业层面来看,我国的新闻出版企业,一是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经营业绩收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处于劣势;二是在经营机制上,很多出版单位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机制再造,管理方式粗放;三是资本实力不足,难以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尚待加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处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高涨期,而目前出版服务方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内容、质量也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距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缺乏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文化权益保障和文化资源分配不平衡现象仍旧突出。
    六是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缺陷和骨干人才缺乏问题。近1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增长很快,但新闻出版业人才结构存在突出的缺陷:一是缺少大师级的作者和出版家;二是缺少既懂出版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熟练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三是缺少掌握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四是缺少懂得出版生产规律和资本市场运作的金融人才。这些都影响着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核心任务是体制机制转换,中心环节是结构调整,根本出路是自主创新,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一)加快改革,切实转变资源配置方式
    改革是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根据中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重大进展。但是,塑造合格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改革任务还远未完成。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进一步加快深化改革。
    一是加快市场主体建设。企业是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基础,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是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保证。首先,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扎实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在2010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这一重大改革任务。其次,要继续抓好地方经营性出版单位、印刷、发行单位的全面转制;已经转制的单位,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再次,要加快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并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同时,也要抓好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改革。
    二是加快市场要素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全国性和区域性产权交易机构,为新闻出版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有序、有效流动搭建交易平台。培育发展版权代理、出版经纪等市场中介机构,提高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积极打造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交流平台,支持办好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展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为企业融资。开展与国有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快建立和发展中小新闻出版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允许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新闻出版企业,为产业发展争取良好的融资环境。
    三是加快流通领域改革。要尽快完善出版物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培育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现代流通组织,通过整合出版物发行渠道,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辐射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新闻出版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经济区划和出版物流发展的客观规律,重点建设一批辐射全国的区域新闻出版产品物流中心。要积极扶持农村出版物市场和连锁网点建设,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与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新闻出版产业流通网络。要继续鼓励新闻出版企业发展连锁经营,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跨地区、跨国连锁经营,鼓励新闻出版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带动流通体系建设。
    这里还要特别讲一下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企业集团化建设的问题。
    集团化是新闻出版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新闻出版业打造规模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虽然全国已经组建了29家出版发行集团、49家报业集团、3家期刊集团,但真正有实力、有竞争力和明显产业优势的并不多。
    下一步,要以品牌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新闻出版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培育新闻出版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一是抓紧打造中国出版传媒“航空母舰”。在3年到5年内,培育出六七家资产超过百亿、销售超过百亿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集团。二是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集团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加快调整,全面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对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变成集约型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学业消费为主,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新兴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竞争力低下。加快新闻出版产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新闻出版企业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出版产品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积极推动音像制品、电子出版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实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工程,推动发展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数字印刷。
    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型新闻出版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加快发展民族动漫出版产业,特别是鼓励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产品的出版,提高民族动漫、游戏的数量和质量。推动对动漫、游戏出版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其出版产品附加值。
    三是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建设新闻出版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挥产业集群优势。鼓励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集聚环境,利用优势新闻出版资源,突出产业特色,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协作水平,有计划地建设新闻出版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现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数字出版、版权创意等产业园区和基地,大力推进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三)加快创新,依靠科技力量促发展
    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新闻出版业从来都是与新技术发展结伴而行的。必须站在现代科技发展前沿,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为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建立完善创新体系。建立以政策为先导、投入为保障、企业为主体、创新平台为支撑、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鼓励原始创新。加快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引导新闻出版业加快内容形式、出版形态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产业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电子纸和新闻出版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自主研发,争取掌握一批数字出版、新媒体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有效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支撑与产业振兴、企业创新相结合,促进重大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应用,通过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新闻出版项目,加速推进产业和产品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组织实施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国产动漫振兴工程、数字报业、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等重大骨干项目,提升新闻出版产业的整体水平。大力推动互联网出版创新,提供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新闻出版产品,构建数字化出版物生产、传播的网络平台。
    (四)加快开放,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作用
    对内对外开放不够仍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障碍。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对内开放来看,与其他行业、国有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有序的对接和合作必须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要抓紧研究解决民营文化工作室的发展通道问题。要进一步激发民营文化工作室投身先进文化建设和出版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转企改制的出版单位,在确保国有资本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与民营文化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合作。要积极研究民营文化工作室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资本投资组建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以内容提供、项目合作、作为国有出版企业一个部门等方式,有序参与科技、财经、教辅、音乐艺术、少儿读物等专业图书出版活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开拓境外新闻出版市场。加强和改进服务,努力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发挥好新兴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从对外开放来讲,要在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同时,加快“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要仔细分析欧美市场,明确我国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的主攻方向。二是要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外向型企业,实施重点扶持,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外设立新闻出版企业,实施并购,实现本土化。三是要继续实施《中国文库》、《中国经典》、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工程和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扩大中国新闻出版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四是要鼓励新闻出版企业与国际著名出版、制作、经纪、营销机构合作,创新国外营销方式和手段。五是要改革和改进国际国内市场展销、贸易活动模式,继续支持新闻出版企业高水平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等重点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提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品牌的重要影响力,打造新的国际版权交易平台,发挥其在对外推广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印刷、复制、动漫开发外包服务业务,占领国际文化服务市场。
    (五)加快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公共文化服务培育文化市场、服务人民群众。要继续实施重大出版工程、古籍整理工程、民族文字出版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扩大新闻出版公共产品和服务覆盖面。
    充分发挥用好国家出版基金的作用,组织生产更多站在时代前沿、弘扬民族文化、体现国家水准、惠及子孙后代的国家级精品力作。将在新疆实施的东风工程扩展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东风工程,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建设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组织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协作体,提高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供应能力,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权益。加强面向未成年人、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出版产品供给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发行单位落实优惠政策,扩大农村发行网点和“三农”出版物的发行。大力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保工程,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持天天反盗版,保护知识创新能力、扫除文化垃圾,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人事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在公共服务中的骨干作用。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文化资源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拓宽选择新闻出版公共产品的空间,增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效能。
    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新闻出版公共产品、重大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和公助性文化活动,要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支持境内各类文化基金会和文化投资公司参与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提高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六)加快人才培养,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队伍素质和人才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要围绕科学发展选准干部、配强班子,建好队伍。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能力培养,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中考察、培养和提高干部,真正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而又有能力的干部选拔上来。要注重培养和使用新闻出版业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懂得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善于在发展变化的形势中把握发展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干部,充实重要部门和骨干企业的领导班子。
    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通过设立新闻出版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以定向培养、公开招聘、业外引进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所需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批既懂经营又懂出版、能够进行跨媒体、跨国界经营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专业学科建设,与国内外大学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本科以上层次的新闻出版人才。要加强全员培训工作,完善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建设,加快建立行业职业准入和岗位准入制度,提高新闻出版所有从业人员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要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
版权所有: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 设计制作:无忧网络